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4-07 07:48:21
众所周知,GBA时代,在这个小小的掌机上共推出了三作恶魔城,血统上皆是正统作品,游戏模式也和1997年推出的《恶魔城:月下夜想曲》一脉相承,后人送名号:银河战士-恶魔城模式。这三个作品分别是2001年3月21日随GBA主机首发的《恶魔城:月之轮回》、2002年6月6日发行的《恶魔城:白夜协奏曲》和2003年5月8日发行的《恶魔城:晓月圆舞曲》。
恶魔城:月之轮回
恶魔城:白夜协奏曲
恶魔城:晓月圆舞曲
网上有评价说《白夜》以综合来说应当垫底,但以红忆成员们当年和最近这段时间玩这三个游戏的经历,《白夜》虽然开创性不及《月轮》、丰富程度比不上《晓月》,但仍有很多亮眼之处,并不至于落一个“垫底”的名号。
《白夜》的主角祖斯特先天自带可以疾进和疾退的L和R键,获得了蜥蜴之尾后,又可以习得滑铲和飞铲。当对于其它作的滑铲,《白夜》的滑铲应当是三作中速度和范围最高(广)的,不论是赶路还是杀敌都无往不利。而《月轮》《晓月》的滑铲有气无力,收招奇慢,无法赶路却容易被击中,可能仅仅是设计来通过一些缝隙。
《月轮》中短促的滑铲
《白夜》的强大滑铲
《晓月》要吃到特定的魂才能疾进
以主角的初始速度来说(包括行走和跳跃),《白夜》和《晓月》中的主角是更迅捷一点的。《月轮》中获得了魔导器或者魂之后,可以双前跑步和二段跳,但也没有特别灵活的感觉,刚硬的动作需要相当的练习才能习惯。反观《白夜》后期还有一招天残脚,可以在一瞬间上天。
可以飞了
我飞
优美落地
从攻击模式来看,《晓月》依据不同的武器攻击模式不同,范围也不同,但总体上是用剑的多,攻击范围一般就是正前方一段距离,攻击范围有所欠缺;《月轮》和《白夜》同样主打用鞭,但《白夜》的鞭子灵性得多,挥鞭之前,主角后方还有判定,而《月轮》的各种动作竟然有点退化到FC时代恶魔城的模式。
所以动作流畅性:白夜>晓月>月轮
都是攻打一个恶魔城,怎样让情节的可信度更高呢?
《月轮》用了最大路的做法:德库拉复活,打他!拆他家!平铺直述。
“虽然我错过一次,但我还是想做个好人。”
《白夜》和《晓月》立意更深,其中《晓月》利用了J的失忆等线索推动剧情,而《白夜》则利用了马克西姆的心魔,构筑起两座虚拟的恶魔城。实话说,第一次玩到表里城的切换(玩《月下》是在许多年后的电脑PS模拟器上),我的内心是震撼的!
“你这不是自找的吗?”
“哼哼哼~更坏的未来在等着你。”
剧情:白夜>晓月>月轮
以画风来说,《月轮》的偏向于写实,而《白夜》和《晓月》偏向卡通化,而且风格高度类似,以至于给出一个截图游戏,玩家可以很快分辨出这个截图是不是来自《月轮》,而会在《白夜》和《晓月》的选择中犹豫。
然而从画工的精细度来说,最早出品的《月轮》却是最好的,《晓月》次之,而这方面《白夜》确是硬伤。
《月轮》对图形的描述几乎精细到每个像素
《白夜》的画工在三作中略显敷衍
《晓月》的画工略有加强,不过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
画面评分:月轮>晓月>白夜
音乐体验是一种相对主观的体验,私以为这三代的音乐都非常优秀,毕竟制作人是有名的山根美智留(大妈)嘛!
山根美智留
可惜在当年“无声”的GBA岁月里,谁又会如此关注过游戏的音乐属性呢。(为什么是“无声”的岁月?因为当年电池贵,因为当年要躲开家里人)
音乐评分:月轮=晓月=白夜
《月轮》中的战斗系统的是卡片系统,《白夜》则是魔法书系统,《晓月》的是集魂系统。无可非议的是集魂系统的可玩性最高,但这同样也是一把“爽死收集癖,逼死强迫症”的双刃剑,当年红忆成员们肝在各魂的经历还历历在目;《月轮》的卡片系统非常繁杂,但说明较少,同质化的招式也较多,有些卡片掉取概率也很低;而《白夜》的魔法书+武器系统比较简单,可以一招鲜吃遍天。这三种系统各有侧重,也同样有不少华而不实、不华不实的冗余招式(又称“废招”)。
《月轮》的卡片收集到后期才彰显威力
《白夜》的“圣水雨”是有名的废招
《晓月》的石化光线
战斗系统:晓月>月轮>白夜
难度上,由于《月轮》主角较低的基础数值和成长性,加上不管是小兵还是BOSS都异常强力,这一作的难度无疑是最高的;《晓月》主角的基础数值同样一般,但成长性可人,随着来须苍真集魂的程度越高,武器不断更换,战斗也就越发轻松;《白夜》主角基础属性最高,记录点(回复点)很多,BOSS最弱小无助,难度应属三者中的最小。
《白夜》的风书+十字架可能是最实用的组合
《月轮》中劝退属性爆炸的双头龙
《晓月》就没感觉有什么难缠的怪
难度:月轮>>晓月>白夜
GBA恶魔城三作中,每一作都有其长处,也有一定的不足,如果以现在的角度来看,红忆小组是更喜节奏更快的《白夜》,甚至有兴趣在通关后用马克西姆再通关一次;而《晓月》以其丰富的元素无疑值得一玩再玩;《月轮》“动作游戏”的属性最高,也许是关注度最低的一款了。
《晓月》封面
《白夜》封面
《月轮》封面(音乐瘆人!!!)